登录  |  注册   |  ENGLISH
|
|
|
|
|
|
|
|
|
|
 
紫砂工艺
 
文章正文
 
唯有继承
已阅:2155  发布时间:2008-12-18 13:26:22  发布人:
一个民族的灿烂文化,总是靠千百年世世代代不断继承、创新,才得以血脉延续,并一步一步走向她的辉煌。中国宜兴紫砂,从民间生活实用器,经历代陶艺人、文人雅士不断探索,终于从供春第一壶,开始走进了艺术的殿堂,成为了华夏文明不可少缺的独特的陶砂文化,真正确立了其华夏的国粹地位。在当今盛世年景中,紧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就是要继承和发展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站在这样 一个历史的高度,再回来头看紫砂文化、紫砂陶艺,就更加感受到了继承于开发创新的双重压力,也深深为紫砂文化的辉煌前景而充满信心。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我们要说,唯有继承,才能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据史书记载,紫砂陶业的出现,至少可上溯到北宋年间。梅尧臣《宛陵集》第十五卷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摩寄茶诗,其中有雅语云:“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可以说,此句泄露了古代前朝中紫砂文化之真正内涵与天机,使人们知道,宋元间已经有了紫砂茶具,而且已成为了蔡君谟、梅尧臣这些对兰赏月、坐堂品茶的逸士高人的雅伴--一壶香茶对明月,清雅境界独存心。从宋始,历代文人以手上有一把上上紫砂壶为荣美,就是紫砂壶器本身具有的自然属性与文人文化素质得到了最完美的组合。如一般的瓷壶来泡茶,六月暑中,一夜可变味;而一把上好的紫砂壶,因其特有的透气性,天然泥质的神奇,而能使茶入壶几天几夜令清香茶气长留。天下本无宝,因其妙用人为宝之。紫砂壶为宝,皆由其特质而贵入大雅之堂。

随着社会斗茶、斗壶之风的不断向高层主流社会发展,明代供春树瘿壶问世,他将紫砂器由实用性带入了真正的紫砂文化艺术殿堂,使紫砂壶开始了真正文人文化上上茶器的时代。在风格和式样上,紫砂壶明代崇尚古朴、自然;后来时大彬及清陈曼生,渐渐向典雅庄重,方圆多式发展。随着文人坐堂论道的需要,又出现了小手壶,梅兰竹菊、瓜果鱼荷之类的爱珍小壶。渐渐进入了紫砂壶的多样、多美、多用途之可品可赏可藏的境界。直到今天,已基本完成了紫砂壶由草创到发展,由单一走向多样,由实用走入艺术这样一个绝对成熟境界。

作为今天的紫砂陶艺人,回望过去的传统,深深为历代先人的聪明智慧而自豪。历代紫砂艺术的发展演进,丰富了千年间的紫砂艺术宝库,推进提高了独特的中华民族文化艺术。随着茶事向心智情源的演化,紫砂文化也必须在向高文化层次发展。陶艺家们,以独特的成型技法,取源于生活,心悟于生活,超出妙化于生活,以各种几何形体,自然形体,筋纹形体,匠心灵慧,塑出了紫砂之方圆大境中独有的心智。

应该说,一件佳美的紫砂壶,已成为藏壶玩壶人的精神定位之器。这也是由紫砂壶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及经济价值以及独有的深邃丰富内涵所决定的。紫砂壶的内涵,包括神、气、力三要素。神,即壶的神意,是陶艺人在创作过程中,通过各种不同的形体赋现创作的情感,绵绵于岁月,诉诸于人前。气、即紫砂壶的气质。欲借壶抒发心语,必欲使壶能语。恰到好处地向赏壶,玩壶、藏壶家融会贯通一种特有的连通之气,使玩壶,赏壶,藏壶人看到自己之气在壶上的反照、储存、延伸、张扬、合盈。力、即紫砂壶的力度。一个人肢体健壮,身体坦然,显得力透三山;一把上上紫砂壶,在壶身,壶把,壶流这三大基本要素的连通上,透出一种欲说难说的力度。那么,古人留下来的上上宝壶,被人定位在国宝国器,也就是因为加入了这些独具的匠心与先人的智慧,成为了民族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的一大笔财富。

在文化发展的长河中继承是一个永远不断的环。这个环扣得越紧,下一个环才能不断延伸。作为紫砂艺人,有责任来思考并去着力实践这样一个继承与发展紫砂大业的主题。

我们的国家改革开放,已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上升通道。我国已经步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社会注意现代化的发展阶段。这正是传统行业、传统文化发展的最佳最宜的发展时机,也必然会带来一个大的发展空间。中国已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太平盛世,国泰民安。再加上中国独特的文化,已成为了世界旅游向往的中心。茶文化、壶文化,也呈现出了她应有的旺势。自然,紫砂文化就首当其先地走在了宴享文化的前沿,这一点,作为紫砂陶人,是充满了信心,坚持发展前景一定会无限广宽。

作为中国宜兴紫叶陶社社长、江苏省博物院民间收藏研究会会员、宜兴市集藏苑执行理事,我常常在思考着一个紫砂文化在新形式下定位问题。古代先人创作的紫砂艺术,已被历史所定格,成为了引导我们再创造的智慧之光。那么我们如何去发扬光大,创作出极具时代气息,又能被后人认为高品味紫砂艺术来呢?我认为,汲古代之智,发今代之光,应该是不矛盾的,是一个传统的整体,为此,我们紫叶陶社,制定了“继承紫砂传统,挖掘民俗文化,传播华夏精神”的紫砂主题。并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去开发创作。

民俗文化,可以说是华夏民族感情真正的寄托之所在。有了民俗文化,使中国人有了一个归依感,寄托感。正如,凡崇拜炎黄,崇拜龙凤的人都是中国人;中国人不管走到天涯海角,一见到了龙,就见到了自己的祖先、见到了自己的图腾,也就有了精神与感情的寄托。那么紫砂艺术的发展,也就应该从民俗文化入手,向世界传播这个华夏民族特有的文化特质于内涵。为此,我们宜兴紫叶陶社开发创作了“华夏神龙方圆大境壶”,表现了龙的神秘与庄严;开发创作了“丝路驼铃提梁壶”,表现了龙的华夏丝绸之路与埠通商的历史;开发创作了“三羊开泰”“就羊启泰”壶,表现了在改革开发,全面奔小康,全国人民在太平盛世中的美好心情与美好愿望;开发创作了“华夏古史陶魂壶”,表现了祖先采集经济,原始彩陶时期的生活,使人能领略到远古文化的神秘信息。开发创作了“良渚玉琮壶”、“神龙展望回望套壶”,表现了华夏民族“天圆地方”,“神龙变化”的尚意神秘思想。象这些深深渗透着中国华夏文化特有的文化内质的紫砂陶艺,应该是一条永远不断探索的创作道路。

因此,我们可以结论地说,包括紫砂文化在内的华夏东方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巨大财富,负责任地去继承,负责任地去创新,就一定有一个盛世中的美好光明的发展前景。
 
 
 
 

版权所有:中国紫砂网 Copyrights (c) 2008-2012 www.cn-zs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red.
苏ICP备08119080号
E-mail:sale@cn-zsnet.com 客服电话:0510-87421977 售后服务:0510-87421977 技术支持:0510-87421977